7/12/2018

由四歲開始享受身體律動


我一直想帶阿哲去跳舞,不是因為想加強他的大小肌發展,只希望他在職業或物理正統訓練之外,能參與適切他的年齡舞動,讓他玩得開心、沒有壓力。在阿哲K2那年,有機會認識了「敢動!Leap」的外展活動,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三到六歲上幼兒園,從家到校,幼兒逐漸由「自我」概念延伸到「人際」互動。但一直以來,香港教育理念著重理性與智性的發展,孩子總是向外追求成績,他們的情緒卻容易被忽略。六歲前學齡孩童主要發展任務其實是情緒發展認識自己是情緒發展的關鍵,身體則是認識自己的重要工具。

敢動!=讓小朋友認識自己

「敢動!」源自台灣雲門舞集與音樂、幼兒教育、心理學等專家共同研發的「生活律動」教學,是一個專為4至6歲幼兒而設的全方位藝術教育計劃,旨在透過不同身體活動協助幼兒建立自信、尊重、友儕關係,在與同伴溝通和合作的過程中展現身體創意*。2009年前何鴻毅家族基金把「敢動!」引入香港,阿哲就讀的幼稚園就是參與外展課計劃之一**。

律動是什麼﹖英文翻譯為Creative Dance / Creative Movement,相對傳統舞蹈,是種創意舞蹈,學習上歸納為身體教育

律動是以形態表達為主的身體活動,是幼兒自己創作獨一無二的舞蹈。在敢動導師引導下,讓幼兒用身體自由探索、體驗、發現和表達,讓身體盡情地展現自己的舞蹈。過程中,小朋友能夠認識自己、探索世界、學習尊重和關懷別人,達到身心合一、快樂做自己。


敢動!=亂郁﹖

起初聽起來覺得律動好玄,因為這種舞沒有拍子、舞步讓人去跟從,又非上台表演的訓練,感覺是「小童版現代舞」。

既然沒有規則,小朋友亂郁就可以﹖其實重點很明確︰在遊戲中學習、動作沒有標準的答案、不與他人比較。

終於,在K2下學期末,我能夠親身參與敢動,是給幼兒家長的一堂親子分享課。

敢動!=扮鬼扮馬﹖

分享課在大活動室裡進行,地上鋪上厚墊,敢動導師帶領六對的幼兒與家長。首先,導演從「角色鏡子遊戲」開始,把幼兒代入導師手上的布蛙蛙。無論布蛙蛙單雙腳跳、高低跳甚至滾動,孩子也要做出相同的行動,以身體回答導師。要跟得上相當不易,要做到細微的模仿更需要非常仔細的觀察呢!這只是暖身練習。

之後是扮砵砵車遊戲,音樂起動,幼兒便隨著那很快或很慢的節奏起動。接著透過道路路牌(教具),簡單直接說出不同的舞蹈元素,引導他們認識形狀(方、圓、球形、不規則)、空間(高低遠近)、節奏(長短快慢)、動力(輕重緊鬆)、方向(上下左右)等。

三歲起,小孩開始較注意外界如何看自己。律動中,無論是跑跳步,還是擺動手腳、俯前爬行,他們運用肢體表達個人感受,即興展現不同的身體語言,各自各有獨享的「表演時間」。孩子毋須抬頭也能望到導師或他人的動作,因為律動不主張模仿他人。


與父母一齊敢動!

身為K2的家長站在一旁,即使相差幾個月或不同性別,也留意到他們的活動能力有不同的差異。然而,導師很敏銳地觀察,不時會走到孩子的身旁,說出他/她轉化舞動時的小動作,如扮消防車,他們用手肘、大腿、膝蓋、甚至肚腩、屁股來當消防梯,讚美他們用盡身體每一部分去表達自己,鼓勵他們繼續勇敢創作。

接著,導師邊引導幼兒,邊邀請家長加入。阿哲顯得更加雀躍,主動帶領我創作自己的動作舞步,好像扮親子火車遊戲,甚至拉住我的手帶領我向前。當阿哲不集中只顧四處張望,就由我帶領他,重新叫他留意導師在做甚麼。在場的父母,大多採取不干預政策,不用又推又拉小孩參與,也不用強逼他們學習甚麼形式的舞蹈。

無論舞步及音樂,整個分享課都很配合幼兒,也不是要求幼兒沒有固定的「學習成果」。當看到阿哲能享受隨指示和節拍而起舞,我看到的是他由心而發的舞動,感受到與導師和在場者的互動,主動地創作自己的舞步,享受肢體的韻律。

律動,原來是與生俱來的身體本能。

自己何時曾如此身體舞動起來﹖我已記不起了。很欣慰自己以這種舒服的節奏來與阿哲一齊享受舞動,再次有機會讓我傾聽身體的聲音,再次認識自己。

若想了解更多身體律動的資訊,可以到RE: Make A Wish Facebook專頁#敢動親子日常 查看我的分享。

相關資料︰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身體課程
**「敢動!Leap」計劃

相片來源︰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網站

※本文已授權 ohmykids & BK Milk ‧ 親子語 使用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