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015
「不獲取錄」的感覺(下)
接上文, 接二連三收到小BoBo「不獲取錄」的面試通知書,心情跌到谷底。哭過抒發了情緒,總好過抑鬱在心吧。深知眼淚乾流沒有用,之後我和老公坐低傾偈,嘗試找 出「三次面試、不獲取錄」的原因。傾了大半個鐘,大多都是自己估估下。其實,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麼原因,除非參與面試的老師告訴你。
面對「面試」的失敗,當我的想法轉牛角尖時,老公不斷想盡辦法安慰我,此時才發現自己是如斯脆弱。不經不覺,加入職場多年,大學畢業後很 jumpy,搵工轉工再見工。現在,結婚生子已是人妻,事業不算是平步青雲,工作愈來愈穩定,去做面試interviewer機會多,自己搵工去 interview則少之有少,把在求學時期、職場或感情上發生過「不獲取錄」的感覺,通通拋諸腦後。如今的我,錯敗感的意識很薄弱,「唔輸得」三個字也 變得陌生。
我自稱不是怪獸家長,卻發現自己也怕小BoBo「贏在起跑線上」的心態。近半年為找學校感到莫大壓力,現在不成功則自怨自艾,我不得不承認必須要調整自己心態:
- N班只是學前教育,何必不必要太著急(小BoBo還可以繼續上他喜歡的playgroup和見同學仔呢)
- 幼稚園學位不足,N班更甚(我的社區有五間學券幼兒園,全日制居多,N班學位可能少於100)
- 試想想每間10-20個學位有過百位家長去爭,成功的機會率有幾多?
- 家長們的羊群心理,人報你又報,每位家長為子女報十多間,又跨區投考,成功率剩得幾多?
我和老公同很多家長一樣,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今次正好考驗到我,我首次當媽媽,以為事事可以做到以尊重孩子為先,原來自己漸漸被不同環境和決定 影響,繼而扭曲了原有的期望。有就近又心儀的幼兒園育取錄小兒當然好,但單看報考人數和收生數目就知面試如何激烈,取錄的機會率自然很微。以上的 supply-demand論看起來像自我安慰的話,也不無道理,因為香港幼兒園教育的「硬件」確實是充滿問題(強烈希望:政府從雙職父母的角度想想,在 不同地區增加託兒所和幼兒園的學位)。
有朋友建議我多寫信或打電話去學校求學位,見校長去叩門,爭取入waiting list。最終我有打電話問情況,但沒有去信或校訪。請容我說句實話:如果每個不獲取錄的家長都去叩門,那麼,當日為什麼要帶小朋友去面試?面試,看似是 公平的機制,背後充滿玄機的小動作。如果面試中小BoBo(和我)做得未夠別人好,我虛心接受。
農曆假期過後,有兩所之前沒有消息的學校寄來了面試的通知,當中有一個面試正好與我一家人的旅行計劃撞期,與老公「很認真」的商量後,決定去信表示放棄。我亦打電話問那間不設面試的幼兒園排隊輪候的情況,小BoBo的排名應該屬候補,3月底就知結果。
有家長說︰機會永遠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我也明白:N班不成功,即代表今年入K班要加倍努力。很慶幸今次的事件令我這位新手媽媽提早上了寶貴的一課,原來未準備好是自己,勿讓「不獲取錄」變為不信任自己的心魔。
相關閱讀: 「不獲取錄」的感覺(上)
※本文已授權BK Milk ‧ 親子語使用。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